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商业性经营性用地的历史沿革/闫凤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2:57:02  浏览:84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业性经营性用地的历史沿革

闫凤翥


  第一阶段:协议出让为主阶段
  1999年1月27日之前主要执行协议出让,部分地块拍卖出让,法律及政策规定不明晰,土地交易市场尚未建立;
  第二阶段:招拍出让为主阶段
  1999年1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第30号文指出:“目前,各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用招标、拍卖方式的比例很小,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出让仍主要以协议方式进行,不利于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不利于国有土地资产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集约用地、节省土地使用权” 因此,该通知指出:为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明确规定该通知下发后:“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有条件的,都必须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只有以获取最高出让金为主要目标,以出价最高为条件确定受让人的;对土地使用者资格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单位或个人均可能有受让意向;土地用途无特别限制及要求的三种情况可以协议出让。同时还规定:“对不具备拍卖条件,除获取较高出让金外,还具有其他综合目标或特定的社会、公益建设条件;土地用途受严格限制,仅少数单位或个人可能有受让意向的两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公开招标出让;对土地使用者有资格限制或特别要求的,可对符合条件的用地申请者进行邀请招标。这一时期的土地交易市场刚刚活跃起来,各地运营机制尚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做法。
  第三阶段:出让方式混合阶段
  2001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174号文)提出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包括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等。计划出让的土地必须在指定场所或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按规定应招标拍卖的,必须公开招标拍卖。协议出让的,必须公布协议结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有形土地市场,土地交易要在有形市场中公开挂牌进行。土地交易管理的程序要向社会公开,要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此间,协议出让还没有叫停,只是要求公布结果。第一次提出建立土地交易市场的概念和挂牌出让方式。此阶段土地出让共存四种方式既招标、拍卖、挂牌、协议。
  第四阶段:叫停协议出让阶段
  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签发《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文),叫停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11号文件的颁布被业界称为“新一轮土地革命”的开始。自2002年7月1日起:有条件的都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方式,但并没有全部禁止协议出让。
  第五阶段:协议出让限定期限
  2004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 监察部联合签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4]71号明确规定: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后,除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申请补办出让手续和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之外,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供应必须严格按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其他土地的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各地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界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得擅自扩大范围,也不得弄虚作假,变相搭车。要加快工作进度,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界定并处理完毕。8月31日后,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
  第六阶段 招拍挂市场阶段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开始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至此,土地市场交易全面进入招拍挂阶段,标志着我国土地市场进入成熟阶段。


文/闫凤翥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河北冀港律师事务所主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适用税种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适用税种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发[1994]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最近,一些地方来文来电询问新税制改革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适用税种范围问题,现根据有关税法和国务院国发[1994]10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明确如下:#13从1994
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应适用以下工商税收法律和暂行条例:
一、全国人大1991年4月9日通过并于同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二、全国人大1980年9月10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1993年10月31日修正并同日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三、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四、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五、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六、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七、国务院1993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八、国务院1988年8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2月19日发布的《屠宰税暂行条例》;
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8月8日发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
十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9月13日发布的《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

CIRCULAR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TAX ITEMS APPLICABLE TO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FOREIGNER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9 May 1994 Coded Guo Shui Fa[1994] No. 123)

Whole Doc.

To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and various sub-bureaus of the Offshore Oil Tax Administration:
Recently, we have acknowledged the receipts of letters and cables
from some localities asking about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scope of tax
categories applicable to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foreigners after the new tax system reform,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ed Tax Laws and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Circular On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Collection of Value- 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Business Tax
Applicable to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 docu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Coded Guo Fa [1994] No. 10, the questions
are hereby clarified as follows;
Beginning from January 1, 1994, the follow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laws and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shall be applicable to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foreigners:
I.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Income Tax on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dop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pril 9, 1991 and published on the same day;
II.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September 10, 1980, and
amended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October 31, 1993 and re-published on the same day;
III.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Value-Added Tax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December 13, 1993;
IV.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sumption Tax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December 13, 1993;
V.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Business Tax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December 13, 1993;
VI.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Land Value-Added Tax published on December 13, 1993;
VII.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Resources Tax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December 25, 1993;
VIII.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Stamp Tax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August 6, 1988;
IX.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n Animal Slaughter Tax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December 19, 1950;
X.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Urban Real Estate Tax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August 8, 1951, and
XI.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Vehicle and Shipping License Fees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uncil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September 13, 1951.



1994年5月11日

关于印发《青岛市人民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厅字〔2004〕031 号
关于印发《青岛市人民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人民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反映。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7月6日

  青岛市人民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群众来信办理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来信的办理质量和效率,做到群众来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办信工作“三见面”,是指在处理群众来信时做到:(一)同承办单位领导见面,承办单位领导对每件来信应当作出批示、签署具体意见,明确承办人员及要求;(二)同承办人见面,明确承办人责任、案件处理期限,掌握案件处理进展情况;(三)同写信人见面,承办单位应当给写信人复信、复话或签订信访承诺协议书,处结后应当向写信人及时反馈案件处理情况,必要时出具答复意见书。
  第三条 在办信工作中应当全面实行“三见面”制度。
  第四条 对直接受理和上级机关或部门转办、交办的地址详细的初次署名信(含联名信),除无实际内容、字迹不清等无效信件,以及检举揭发和批评建议等不便“三见面”的信件外,一律按照《山东省人民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实施办法》和本细则办理;进入司法和行政复议程序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五条 对不服处理意见又无正当理由、无新内容的重复来信,经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审定后,可不按“三见面”要求处理,但承办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做好有关人员的稳定工作。
  第六条 信访部门收到群众来信后,一般信件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同承办单位领导见面;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与承办单位领导直接见面的,可采取电话、发函等方式联系,并做好记录。
  第七条 对地址详细的初次署名信,承办单位应当在收到后3个工作日内给写信人复信或电话告知;对中央、省、市交办的信件和通过“绿色通道”交办的紧急信件,应当安排专人与写信人见面,了解情况;对写信人可能越级上访或紧急异常信访的,应当及时与其签订信访承诺协议书。
  第八条 对中央、省、市交办需要查处结果的信件和通过“绿色通道”交办的紧急信件,承办单位收到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与主要领导见面;主要领导应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和结案时限。
  第九条 承办单位根据批示意见,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写信人发放联系卡,及时掌握写信人的稳定情况,并跟踪督查,直到案件办结。对来信反映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承办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应当与相关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见面,共同做好查处工作。
  第十条 承办人应当及时主动地向承办单位领导和交办单位报告来信处理进展情况。处理完毕后,承办单位应当及时写出查处报告和答复意见,并反馈写信人或上报。
  第十一条 对承办单位出具的答复意见不服或提出异议的,经上一级信访部门或相关部门审查确定重新处理的,承办单位应当在15日内处理,并在60日内重新给写信人出具答复意见书。
  第十二条 答复意见书内容应当详实、严谨、规范,包括写信人基本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承办单位调查处理意见及写信人的意见和签名等。写信人拒不签字的,可由两名以上承办人员签字证明。
  第十三条 承办单位与写信人见面,以面谈方式为主,也可根据案情采取电话或复信等方式:(一)对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短期内难以处理完毕的案件,应当根据案情进展情况,实行多次见面的方式;(二)对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案件,由案件处理的牵头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共同与写信人见面;(三)对联名信应主要采取与联系人或牵头人见面的方式。无法找到具体写信人,以及涉及群体利益的匿名信件,可采取召集相关群众代表座谈等公开方式反馈意见。
  第十四条 群众来信反映问题一般在30日内处结。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超过90日。上级交办的信件一般在30日内办结,不能按期办结的,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对上级交办有明确办结时限或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的信件,按要求和规定时限办理。
  第十五条 写信人对查处结果不服的,可报上一级信访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申诉。承办单位采取回访等多种形式,听取写信人的申诉,对其合法、合理请求,应当在30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反馈情况;要求过高或不合理的,应当积极做好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
  第十六条 上级交办的信件办结后,办理情况报告要件应当齐全、规范,有承办单位领导签字及审查意见、答复意见书或来信回访单。
  第十七条 来信办结后,承办单位应当按照一案一卷的要求整理归档,归档内容包括群众来信“三见面”处理单、上级交办单、谈话记录、信访承诺协议书、查处报告、“三见面”联系卡、答复意见书或来信回访单等。
  第十八条 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落实情况,应当于每月25日前填表并逐级上报。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定期检查和通报全市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制度落实情况,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信访工作目标进行管理考核。
  第十九条 本细则适用于各区市、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和镇(街道)。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市委市政府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群众来信承办人联系卡
    二、群众来信“三见面”处理单
    三、群众来信谈话记录表
    四、群众来信办理“三见面”情况统计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