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41:20  浏览:82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


(2005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为了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治理与预防工作纳入人口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奖励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开展关爱女孩等活动, 扶持农村独生女孩户,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二、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治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关胎儿性别鉴定的超声技术及染色体检测设备与技术、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孕情检查以及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销售与使用等管理制度,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加强对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教育、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综合治理和预防工作。
三、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使用超声诊断或者染色体检测等技术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医疗、保健机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向社会公布,并通报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夫妻一方或者双方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断患有遗传性疾病,怀疑胎儿可能患有伴性遗传性疾病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应当在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经鉴定实施机构三名以上的专家集体审核同意,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经诊断,确需终止妊娠的,由鉴定实施机构为其出具医学诊断意见书,并通报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四、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禁止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五、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凭有相应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意见书,可以人工终止妊娠:
(一)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有前款第(三)项情形需要紧急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并在手术后十日内向其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六、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非因医学需要,不得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对非选择性别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的,采取出具证明的管理措施,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依法规定。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施术机构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七、未经卫生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妊娠十四周以上妇女的人工终止妊娠,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获准开展的业务项目范围内施行。施术机构应当查验其医学诊断意见书或者相关证明,逐人逐项做好手术登记,并将医学诊断意见书或者证明复印件同手术病志一并存档,每半年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情况统计表填报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抄报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八、开展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接生登记制度。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半年向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新生儿总数和性别比情况。
禁止谎报、瞒报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于出证后三十日内通报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其父母应当在新生儿死亡后三十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必要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核查,当事人应当予以配合并提供相关证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接到报告后三十日内通报其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九、禁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将人工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经批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单位和个人;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人工终止妊娠的药品。
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人工终止妊娠的药品。药品的生产、批发企业销售人工终止妊娠药品时,应当核查购药者的资格证明,并有完整的购销记录。
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购进人工终止妊娠的药品,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和药品保管制度,应当为妊娠十四周以上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者建立完整的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通用名称、批号、用药者姓名和身份证号、使用量及有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意见书或者有关证明等内容。
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目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公布。
十、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倡导男女平等和关爱女孩等社会风尚,做好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等方面内容的公益宣传。
十一、使用具有鉴定胎儿性别功能的设备、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物和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业务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应当在相关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识。
十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非法销售或者机构非法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行为,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查处并对举报者予以保密。举报内容经查证属实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给予举报人一万元以上奖励。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十三、违反本决定,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县级以上卫生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决定,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施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十四、违反本决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将人工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经批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单位和个人、药品零售企业销售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
十五、违反本决定,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十六、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决定,对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妊娠妇女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未查验、登记和保存有关医学诊断意见书或者证明,以及作虚假手术记录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十七、违反本决定,批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从不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进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未为十四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使用者建立完整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十八、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本决定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五批)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五批)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建设银行分行: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税改革的需要,我部在1986、1988、1989和1991年四次清理的基础上,对建国以来至1992年12月发布的现行财政规章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并逐一作出了鉴定。其中,已被有关法规、规章代替,应予废止的有200件
;因规章的调整对象已消失或者规章本身的适用期已过,自行失效的有104件。现将这两部分共304件财政规章的目录予以公布,停止执行。请转知所属各单位及各有关部门。
附件:一、废止的财政规章目录
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

附件一:废止的财政规章目录
(一)预算管理类
1.关于目前预算管理中几项具体问题的规定(1959年5月19日财政部发布)
(二)税收类
2.关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若干条款解释问题的复函(1982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出)
3.关于对劳改部门用自筹资金修建监舍的建设投资暂免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2月11日财政部发出)
4.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用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执行时间问题的通知(1984年2月13日财政部发出)
5.关于省内自行安排银行发放基建贷款征收建筑税的批复(1984年3月7日财政部发出)
6.关于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建设投资免交建筑税问题的批复(1984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出)
7.关于工会举办疗养院、养老院的建设投资征收建筑税问题的复函(1984年4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8.关于冶金工业部黄金基本建设免交建筑税的复函(1984年5月26日财政部发出)
9.关于免征档案馆库房和工作用房自筹资金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7月21日财政部发出)
10.关于个人贩运粮食征收工商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8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1.关于对保险公司承保的职工医疗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8月24日财政部发出)
12.关于浴池业征免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9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3.关于电瓷产品及含瓷件的电子元器件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0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4.关于对你部免缴奖金税范围问题的函(1984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5.关于对军队转业干部住房投资专案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11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务院军转干办公室发出)
16.关于纠正建筑税若干免税问题的函(1984年11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7.关于种子公司经营种子免征零售环节营业税的通知(1984年12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8.关于建设银行代征建筑税提取手续费办法的通知(1984年12月10日财政部发出)
19.关于抓紧做好1984年度国营企业奖金税征收工作的通知(1985年4月15日财政部发出)

20.关于1985年集体企业奖金税计算问题的通知(1985年10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1.关于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试点饭店征收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11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2.关于对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规定(1985年11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23.关于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安排基建投资应缴纳建筑税的复函(1985年12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4.关于对铁道部所属国营企业征收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月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5.关于商业部选定的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五十家试点饭店享受减征奖金税待遇的通知(1986年1月10日财政部发出)
26.关于对法律顾问处(律师事务所)和专利代理机构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月1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7.关于对城市市政建设若干项目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6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出)
28.税收征收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986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布)
29.关于对工程承包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规定(1986年6月10日财政部发布)
30.关于外贸企业以作价加工方式销售原材料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7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1.关于六城市小学生加餐牛奶继续免征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8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2.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1986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布)
33.关于个体工商户帐簿管理的规定(1986年8月25日财政部发布)
34.关于明确建筑税纳税地点的通知(1986年9月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5.关于对种子公司免征批发环节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1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6.关于对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处)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7.关于对污染搬迁另建项目超出原建筑面积部分的投资征收建筑税的批复(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8.关于国库券推销费不征营业税的通知(1987年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9.关于对邮电部门所属企业征免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4月15日财政部发出)
40.关于对城市综合开发公司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补充规定(1987年7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41.关于对供销社经营再生资源减征营业税问题的补充通知(1987年7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2.关于对银行代征代扣建筑税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和能源基金的通知(1987年7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8月9日财政部发布)
44.关于对特别贷款和重点盐业债券筹集资金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8月15日财政部发出)
45.关于乡镇企业交售给国家的黄金减征所得税的通知(1987年8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6.关于征收建筑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987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出)
47.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交通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复函(1987年9月9日财政部发出)
48.关于个人修建营业用房和出租出售房屋征收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9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9.关于建筑税征免问题的若干规定(1987年10月6日财政部发布)
50.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中国农业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10月6日财政部发出)
51.关于对银行贷款安排的楼堂馆所和住宅建设投资征收建筑税的通知(1987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出)
52.关于对劳改、劳教单位征免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8年9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三)工业交通财务类
53.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指示的联合通知(1964年7月3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
54.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1973年5月15日财政部发布)
55.关于工人退休安家补助费列报科目问题的复函(1979年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56.关于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实行有偿调拨的试行办法(1979年6月8日财政部发布)
57.关于征收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固定资金占用费的暂行办法(1980年6月20日财政部、国家经委发布)
58.关于处理军工企业职工医院经费超支问题的函(1980年7月1日财政部发出)
59.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有偿占用流动资金的补充规定(1981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布)
60.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有偿占用固定资金的补充规定(1981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
61.关于关停企业财务处理的规定(1981年2月24日财政部发布)
62.关于压缩国营企业管理费的补充规定(1981年3月9日财政部发布)
63.关于恢复按工资总额计提工会经费的补充通知(1982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出)
64.关于三线地区军工企业、事业单位实行进山补贴的意见(1982年3月16日财政部发出)
65.关于企业试行赊销、分期付款和卖方信贷有关财务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1982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布)
66.关于认真核定国营企业税后留利中五项基金比例和加强管理的通知(1985年6月3日财政部发出)
67.对《关于认真核定国营企业税后留利中五项基金比例和加强管理的通知》的补充规定(1985年7月19日财政部发布)
68.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使用范围的规定(1985年11月11日财政部发布)
69.关于中外合营企业能否预分利润问题的规定(1986年1月20日财政部发布)
70.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1986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
71.关于国营企业参与调剂留成外汇和留成外汇额度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函(1986年5月26日财政部发出)
7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规定(1986年8月5日财政部发布)
73.关于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编制1986年决算中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的解答(1986年10月29日财政部发出)
74.下达1987年实行按销售额2%提取新产品开发基金的重点纺织机械(器材)企业名单的通知(1987年3月12日财政部发出)
75.关于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87年9月21日财政部发出)
76.关于同意邮电通信企业调整线路改造资金提成率的复函(1988年2月9日财政部发出)
77.关于国营企业缴纳耕地占用税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8年3月10日财政部发出)
78.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1988年5月31日财政部发出)
79.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不作为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等工资总额基数的通知(1988年8月8日财政部发出)
80.关于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编制1988年决算中有关财务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1988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81.关于国营企业发行内部债券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9年4月5日财政部发出)
82.关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缴纳建筑税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89年5月9日财政部发出)
83.关于电力直属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年5月22日财政部发出)
84.关于微机联网中附属设备购置费、安装费如何列支的复函(1989年10月10日财政部发出)
85.关于填报1990年《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财务快报》的通知(1989年11月20日财政部发出)
86.关于同意调整邮电企业大修理提存率的通知(1989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出)
87.关于统配煤炭生产企业缴纳耕地占用税财务处理问题的函(1989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88.关于妥善处理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停工、待工人员基本生活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90年1月22日财政部发出)
89.关于同意调整交通部直属航运企业船舶修理基金提存率的复函(1990年1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0.关于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如何处理的复函(1990年2月2日财政部发出)
91.关于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所依据的工资总额问题的复函(1990年3月30日财政部发出)
92.关于提高电力工业生产企业大修理基金提存率的通知(1990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出)
93.关于提高统配煤矿铁路专用线及专用设备大修理提存率的通知(1990年9月4日财政部发出)
94.关于国营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中几项优惠政策在1990年到期以后如何处理的通知(1990年10月19日财政部发出)
95.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91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
96.关于上海海运局所属工业企业和上海港机厂固定资产修理基金提存办法的通知(1991年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7.关于建立重点中央工业企业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1991年3月4日财政部发出)
98.关于同意军工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1991年3月25日财政部发出)
99.关于下达实行加速折旧的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名单的通知(1991年5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0.关于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91年8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1.关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缴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1991年11月9日财政部发出)
102.关于已提足折旧逾龄在用固定资产是否继续计提折旧和大修理基金的批复(1991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03.关于兵器部分工业企业逾龄在用设备“八五”期间继续计提大修理基金的复函(1991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出)
104.关于同意铁路大中型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复函(1992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出)
105.关于提高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通知(1992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出)
(四)商贸金融财务类
106.商业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1973年12月19日财政部、商业部发布)
107.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1984年8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08.外贸企业出口成本管理办法(1987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
109.关于国营商贸金融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7年10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10.国营商贸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1988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
111.关于外贸企业开展国内有关合营业务分得利润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1988年10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12.关于建立中央工贸企业出口风险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9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13.关于外贸商会、协会、学会会费来源问题的复函(1990年8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14.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后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90年12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15.筹集经贸教育补助资金规定(1991年10月15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116.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暂行规定(1991年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
117.关于外贸企业调出调入外汇有关财务处理规定的通知(1991年12月6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18.关于加强外贸企业后备基金财务管理的通知(1992年5月13日财政部发出)
(五)农业财务类
119.林业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964年4月24日财政部、林业部发布)
120.农业三场财务管理的几项规定(1979年6月7日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发布)
121.关于检发国营水产养殖场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的通知(1979年12月11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发出)
122.国营水产养殖场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79年12月22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中国农业银行发布)
123.国营海洋渔业企业财务管理试行办法(1980年4月4日财政部、国家水产总局发布)
124.关于农机事业费开支问题的复函(1980年5月5日财政部发出)
125.关于加强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资金管理的试行规定(1981年3月18日财政部、农垦部发布)
126.关于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1981年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27.关于加强中央级农业、电力事业费预算管理几个问题的通知(1984年3月1日财政部发出)
128.关于加强监督,管好用好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资金的意见(1984年3月14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129.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年4月3日财政部发布)
130.关于水电部喷灌技术开发公司使用贴息贷款的管理办法(1985年4月8日财政部、水利电力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发布)
131.关于加强农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985年11月15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132.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工作的通知(1987年10月4日财政部发出)
133.关于制定国营农场农机专用设备折旧年限表的通知(1987年11月30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出)
134.关于加强中央级农口主管部门支农周转金的管理和使用的通知(1987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出)
135.关于抓好国营农垦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国营农垦企业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1989年8月30日财政部、农业部发布)
136.关于加强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1年3月12日财政部发出)
(六)行政事业财务类
137.关于教育事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1963年2月20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
138.关于接待外宾的在校学生伙食费用问题的通知(1965年9月11日财政部、高教部发出)
139.关于中小学校舍维修的通知(1968年6月10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0.关于高等院校师生到部队学军经费开支问题(1975年9月11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1.关于公安边防检查站、武装民警中队和消防队年度经费决算“目”级科目填报问题的通知(1977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出)
142.关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会议费开支的规定(试行)(1978年3月9日财政部发布)
143.关于公费医疗几个问题的答复(1979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出)
144.关于教育部门干训进修人员伙食补助费的通知(1980年5月26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出)
145.关于部分出国留学人员、访问学者所得奖学金和资助费交由本人支配后有关财务结算办法的具体规定(1980年12月31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
146.关于卫生部所属企业实行利改税办法后有关问题的复函(1983年6月3日财政部发出)
147.关于文教企业税后利润如何分配问题的规定(1983年9月3日发布)
148.关于核定中央级文教企业税后留利的各项基金分配比例的通知(1983年9月5日财政部发出)
149.关于修改差旅费、会议费开支规定的通知(1983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出)
150.关于出差人员乘坐京沪直达快车不坐卧铺如何计发补助费和工作人员调动使用集装箱托运行李如何报销行李托运费的规定(1985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布)
151.关于安装进口人造器官费用报销问题的复函(198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出)
152.关于借用中央财政文教行政周转金的具体规定(1988年10月17日财政部发布)
153.关于对中央级文教卫生企业报刊补贴办法及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89年8月11日财政部发出)
154.对《关于拟为我部发展生物制品生产及技术改造给予特殊政策的请示》意见的函(1989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出)
155.对《关于逐步调整大中专教材价格和理顺补贴办法的请示报告》意见的函(1990年11月7日财政部发出)
156.关于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周转金使用范围等的批复(1991年1月5日财政部发出)
157.国营文教企业财务管理规定(1991年11月9日财政部发布)
(七)外事财务类
158.中央级各单位使用非进口外汇预算编造拨付暂行办法(1950年8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59.中央级各单位使用非进口外汇计划编审及结汇暂行办法(1953年10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60.关于改革非贸易外汇收支计划管理的通知(1969年1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161.关于调整援外出国人员服装零用费和有关问题的通知(1980年2月9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62.关于援外出国人员国外服装零用费问题的补充通知(1980年3月21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163.关于修订《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住宿、公杂费预算标准》的通知(1981年3月16日财政部发出)
164.关于招待外宾费用中央与地方划分的暂行规定(1981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布)
165.关于临时出国人员享受艰苦地区补贴的通知(1984年7月20日财政部发出)
166.关于修订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84年12月19日财政部发出)
167.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1985年8月15日财政部发布)
168.关于停止执行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费包干办法的通知(1985年10月11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69.关于我派往联合国机构任职人员费用开支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1985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布)
170.关于临时出国人员的出国经费和用汇计划加强财政管理的暂行办法(1985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
171.关于对外承包企业工资改革后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基金如何提取和使用的答复(1986年5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72.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7年3月5日财政部发布)
173.关于修订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国外伙食费、住宿费、公杂费预算标准的通知(1987年6月2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4.关于调整赴波兰等八个国家临时出国人员国外费用开支预算标准的通知(1988年2月11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5.关于修订接待外宾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88年2月22日财政部、外交部发出)
176.国营旅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1988年3月21日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发布)
177.关于颁发《国际职员工资待遇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1989年3月27日财政部、外交部、人事部发出)
178.关于派往国际组织驻京机构任职人员的对外收费标准和对内生活待遇的规定(1989年7月28日财政部、外交部、人事部发布)
179.关于旅游者综合服务费中提取的宣传费是否缴纳能源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函(1990年2月6日财政部发出)
180.国营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1990年6月5日财政部发布)
181.关于提高国营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通知(1992年8月18日财政部发出)
(八)基本建设财务类
182.关于加强和改进自筹基建资金管理的通知(1986年3月3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83.关于地矿部所属有关地矿局停止退休费用部门统筹试点的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198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84.关于国防军工所属单位基本建设拨、贷款管理工作的规定(1989年3月3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布)
185.国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稿)(199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布)
(九)会计管理类
18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85年3月4日财政部发布)
187.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5年4月24日财政部发布)
188.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1988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
189.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0.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1.对外承包企业示范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8年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2.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9年4月21日财政部发布)
193.关于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的通知(1989年6月27日财政部发出)
194.关于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出)
195.关于会计达标升级考核确认工作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布)
196.国营供销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90年8月16日财政部发布)
197.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90年8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8.城镇集体商业企业会计制度(1990年9月20日财政部发布)
199.国营证券公司会计制度(1991年8月21日财政部发布)
200.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1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

附件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
(一)综合类
1.关于返还三线企事业调整项目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建筑税的函(198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出)
2.关于对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1987年9月10日财政部发出)
3.关于做好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几项工作的通知(1989年3月3日财政部发出)
4.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的具体规定(1989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发布)
(二)税收类
5.关于香精、香料适用税率问题的通知(1984年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关于电瓷产品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关于儿童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免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1月30日财政部发出)
8.关于出口红碎茶退税的通知(1984年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9.关于对麻纺织企业生产销售的麻纺织品减征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出)
10.关于农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经营的进口高价化肥、农药继续免征零售环节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3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1.关于纺织系统危险产房修建免征建筑税的通知(1984年3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2.关于进口的钛白粉适用工商税税率的通知(1984年4月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发出)
13.关于建筑产品商品化收入暂免工商税收的函(1984年4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4.关于对定点生产的石英电子钟、表给予减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出)
15.关于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服务部经营所得征免工商税收问题的通知(1984年5月14日财政部发出)
16.关于工商所得税不能实行包干上交问题的函(1984年5月23日财政部发出)
17.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征免工商所得税问题的批复(1984年6月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8.关于筹建看守所、收审所、劳教所暂免建筑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6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19.关于奶品公司直接销售给小学生课间加餐牛奶暂免征收零售环节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7月2日财政部发出)
20.关于对维纶纤维和维纶纺织品给以减免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7月21日财政部发出)
21.关于对出口陶瓷减免工商税的通知(1984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出)
22.关于对三聚磷酸免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7月28日财政部发出)
23.关于对“转出投资”计征建筑税问题的复函(1984年9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4.关于机械设备成套局(公司)征免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9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5.对沼气技术服务公司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的通知(1984年9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6.关于对粗铜给予减、免税照顾的通知(1984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出)
27.关于对搪瓷制品征税问题的通知(1984年11月1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28.关于对劳改企业暂免征收煤炭资源税的通知(1984年11月22日财政部发出)
29.关于检发《增值税问题解答》的通知(1984年11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0.关于做好1984年国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交工作的通知(1984年1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31.关于做好1984年度集体企业工商所得税汇算清交工作的通知(1984年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2.关于以煤、焦为原料的化肥减免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6月25日财政部发出)
33.关于征收1985年度集体企业奖金税问题的通知(1985年9月28日财政部发出)
34.关于对蚕丝织品暂时减征或免征产品税、增值税的通知(1985年10月12日财政部发出)
35.关于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五个直属站缴税地点问题的复函(1985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出)
36.关于延长外商从我国取得的利息及租赁费减征所得税期限的通知(1986年1月6日财政部发出)
37.关于乡镇企业税收增长部分扶持农业问题的通知(1986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出)
38.关于检发《纺织产品试行增值税问题解答》的通知(1986年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39.关于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所属各公司免征所得税等问题的通知(1986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出)
40.关于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所得税、调节税1986年继续实行集中缴库的通知(1986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出)
41.关于个人取得债券利息暂不征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8日财政部发出)
42.关于基层供销社销售农用柴油、汽油、润滑油暂免征收零售环节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10日财政部发出)
43.关于取消《产品税税目税率表》所列“纺织品类”的通知(1986年3月26日财政部发出)
44.关于对日用机械、日用电器、电子产品和搪瓷制品、保温瓶试行增值税的通知(1986年5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5.关于搪瓷制品、保温瓶试行增值税适用税率的通知(1986年6月7日财政部发出)
46.关于非普通照明白炽灯泡、灯管适用税目的通知(1986年6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47.关于对三线调整单位减免税的通知(1986年7月5日财政部发出)
48.关于对干电池减征产品税的通知(1986年7月17日财政部发出)
49.关于对氯化铵和纯碱减免产品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7月18日财政部发出)
50.关于个人取得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1986年7月25日财政部发出)
51.日用机械、日用电器、电子产品、搪瓷制品和保温瓶增值税计算办法的具体规定(1986年7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
52.关于加工、生产中药饮片免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7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3.关于纺织产品试行增值税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1986年9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4.关于同意对盐务部门提取的原盐平衡差资金定期免征能源交通重点基金的复函(1986年9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5.关于统一增值税乙类产品委托加工计税依据的通知(1986年9月17日财政部发出)
56.关于对丝针织袜子减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1月21日财政部发出)
57.关于对工业自销产品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6年12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8.关于实行工资调节税的企业计算1986年上缴税利范围的通知(1986年12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59.关于进入钢材市场销售的钢材征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2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0.关于纺织品征税几个问题的通知(1987年3月1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1.关于进入钢材市场销售钢材征税问题的补充规定(1987年6月5日财政部发布)
62.关于对敌百虫等五种农药产品暂免征收产品税的通知(1987年7月13日财政部发出)
63.关于对经营商品房收入征免营业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7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4.关于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软件、程控交换机四种产品实行减免税和提取研究开发费优惠政策的通知(1987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出)
65.关于农用塑料薄膜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出)
66.关于对技术出口收入征免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1月13日财政部发出)
67.关于生物制品减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8.关于搪瓷口杯、面盆减税范围的通知(1987年12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69.关于对中药饮片减税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0.关于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收取的地面飞机服务费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1988年2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1.关于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综合经营征免税问题的通知(1988年8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
72.关于对勘察设计单位恢复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的通知(1989年9月8日财政部发出)
(三)工业交通财务类
73.关于解决地方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的通知(1972年2月29日财政部发出)
74.关于压缩钢材库存措施有关财务处理的补充通知(1980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经委发出)
75.关于国营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使用范围问题的解释(1982年6月7日财政部发出)
76.清理整顿公司财务的规定(1989年2月10日财政部发布)
77.关于财政部门对公司出具财务脱钩、挂钩及实有资金审定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1989年2月24日财政部发出)
78.关于《清理整顿公司财务的规定》若干问题解答的通知(1989年3月8日财政部发出)
79.关于对国务院各部门驻外地公司机构出具财务脱钩、挂钩及实有资金证明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1989年4月1日财政部发出)
80.关于做好撤销、合并全民所有制公司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31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出)
(四)商贸金融财务类
81.关于外贸企业归还各种专项贷款的暂行规定(1987年3月2日财政部发布)
82.市场调节基金管理办法(1988年7月30日财政部、商业部发布)
83.沿海地区设立轻纺产品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基金的暂行规定(1987年9月10日财政部、经贸部、轻工部、纺织部发布)
84.关于改进出口收汇奖励金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1987年12月1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85.出口风险基金管理办法(1988年9月30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86.关于对彩色电视机征收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后有关贴息问题的通知(1989年4月29日财政部发出)
87.关于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0年2月16日财政部发出)
88.出口奖励金财务管理办法(1991年4月19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布)
89.关于改进外贸出口奖励办法的通知(1992年5月25日财政部、经贸部发出)
(五)农业财务类
90.关于土壤普查人员野外工作补助按何开支标准执行的复函(1979年7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1.关于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经费可以跨年度使用的通知(1979年11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2.关于“七五”期间国营农垦企业财务包干的几项规定(1985年10月15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93.关于“七五”期间对国营农牧渔良种场继续实行财务包干的规定(1986年1月17日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发布)
(六)行政事业财务类
94.关于继续认真地做好下半年制定行政经费工作的通知(1986年7月28日财政部发出)
95.转发山东、辽宁省认真处理擅自统一着装的通知(1989年2月22日财政部发出)
96.关于从严控制1989年行政费支出的通知(1989年4月3日财政部发出)
97.关于纠正政法委员会干部着装问题的函(1989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出)
98.关于进一步做好1990年控制行政费工作的通知(1990年5月21日财政部发出)
99.对《关于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各项收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请示》的批复(1990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出)
100.关于新闻出版署直属企业延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批复(1991年4月30日财政部发出)
101.关于《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经费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批复(1991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出)
(七)基本建设财务类
102.关于调整基本建设拨改贷范围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6年6月1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03.关于国营施工企业报废老旧汽车库存配件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198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04.关于对煤田地质勘探单位的奖金来源和财务处理意见的函(1988年9月22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出)



1993年12月13日

平板玻璃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国家建材局


平板玻璃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四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平板玻璃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企业领导和职工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原燃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储存都符合技术标准。
第三条 企业的产品质量由厂长全面负责,质量管理部门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行使质量管理职权。企业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制,企业职工的奖金或收入分配要与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挂钩,实行质量否决权。
第四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按照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及本规程的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质量管理细则》或《质量手册》并认真贯彻实施。
第五条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
第六条 本规程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管理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机构、人员、职责
第七条 企业要成立以厂长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或企业管理办公室),各生产车间和主要生产、技术、设备、经营等管理科室成立以科(处)长或主任为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工段班组设专(兼)职质量管理员。
第八条 企业要设置检验科(处)和技术科(处)、化验室。
第九条 检验科(处)应配备科(处)长和适量的检验员,检验人员一般不低于全厂职工总数的2%。科(处)长应具有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熟悉玻璃生产工艺,有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质量意识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坚持原则,检验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标准和检验方法,并经专门培训考核,取得上一级质检机构颁发的操作合格证。
检验人员应相对稳定,其业务骨干调动应征求科(处)长的意见,检验科(处)长的任免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备案。
第十条 检验科(处)负责贯彻执行产品标准,按标准规定的指标和方法检验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杜绝不合格品或以次充好出厂。负责质量统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产品和包装质量进行抽查,作出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处理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等。
第十一条 化验室应配备主任和适量的化验人员,化验室主任应具有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熟悉玻璃生产工艺和化学分析知识,责任心强。化验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操作规程,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上一级质检机构颁发的操作合格证。
第十二条 化验室负责进厂的各种原燃材料的化学分析,按要求的玻璃成份计算配料表,定期或不定期对玻璃成份和有关物性进行分析,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抽样作必要的测试,分析原因,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第十三条 检验科(处)和化验室有权参与制定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参与评价各车间工序的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有权越级向上级汇报质量情况。检验科(处)有产品出厂的决定权,化验室有权制止不合格的原燃料投入使用,企业领导不得干预检验科(处)和化验室的职权,不得借故打击报复,违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章 质量检验制度
第十四条 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质量责任制,生产流程控制图表,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技术标准,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制度,抽查制度,检测仪器设备维修使用、校准制度,质量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根据玻璃生产连续性的特点,三班都应有检验人员定时检验,还应有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办法,并将抽查结果抄寄国家玻璃质检中心。企业应不定期与中心进行对比检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第十六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要求,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各种原始记录按期装订成册,专人保管,保存期为三年。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分析整理,出厂的玻璃质量情况,每月有分析小结,全年有专题总结,企业质量月报应有固定表格,按期报有关主管部门。

第四章 原燃材料的质量管理
第十七条 进厂的原燃材料必须分别堆(存)放,纯碱、芒硝等吸水性较大的原料要有仓库,不得露天堆放。堆放场所有变动时,必须打扫干净。
对原燃料要坚持先化验后使用的原则,不合格的原燃料不得直接投产,须经均化达到质量指标要求后方可使用。自行开采的矿物原料,要按质存放。根据需要可在矿山设置化验站,监督指导矿石开采,以保证进厂原料质量。
第十八条 进厂的煤、油类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十九条 进厂的纯碱应符合GB210标准中的一级品要求,芒硝应符合无水芒硝技术条件要求,硅砂、砂岩、白云石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第二十条 原燃料要保持合理的储存量(一般不少于15天的用量),以保证正常稳定生产。

第五章 工艺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技术科(处)、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玻璃配料表,经主管技术的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玻璃组成中Fe2O3不得高于0.20%,每周要分析一次玻璃成分,若某一组分波动超过0.10%时(小料波动在0.05%时)应调整料方。
每天分析一次玻璃密度,波动应控制在5个单位以内。
第二十二条 配合料要力求成分均匀稳定,每班取样分析不少于两次,Na2Co3波动应控制在±0.7%以内,合格率≥90%。
第二十三条 要控制原料的粒度。砂岩、硅砂的粒度控制在0.1-0.5mm为宜。尽可能使用重质纯碱。白云石、石灰石粒度不宜过细,上限应控制在2.5mm以下。
第二十四条 要合理控制配合料水分含量,一般应控制在4-5%,合格率≥95%。每班取样分析不少于两次,波动较大时,及时调整。
第二十五条 要稳定玻璃熔化作业制度,熔化温度波动不得大于10℃,液面应保持稳定,其波动值不得大于0.20mm,熔窑压力保持微正压。
第二十六条 要严格按照标准控制玻璃厚度偏差,合理地控制玻璃拉引速度,使溶窑熔化能力与拉引量相平衡。
第二十七条 有槽垂直引上生产工艺,引上要实行高温作业,严格按照《平板玻璃工艺管理规程》控制打炉周期,要选择优质槽子砖原料,加强生产工艺管理,提高槽子砖的质量。
第二十八条 浮法生产工艺要合理控制流槽玻璃液温度,锡槽保护气体流量和纯度,一般N2的纯度不低于99.99%。
第二十九条 以煤气为主要燃料的企业要根据煤气炉型和煤种制定合理的炉层标准,做到煤气中C0含量不低于28%,灰渣含碳量低于12%。烧油的企业要合理地控制油的粘度,用量以及油雾化剂的压力。
第三十条 玻璃原板、半成品在输送、切栽、包装过程中要保持设备、切桌面清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防止表面划伤和边部破损。

第六章 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一条 对玻璃原片(在线和离线)进行检验,按照标准划分等级,有缺陷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作必要的切裁。
第三十二条 玻璃原片应冷却到室温后,按规格要求和产品质量进行切裁,并分级存放,然后整选。要经常校准切裁尺寸,确保尺寸和偏斜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第三十三条 玻璃包装要符合标准要求,不许有破片入箱(架),包装数量要准确,箱内要有合格证(或箱上加盖合格章)。
第三十四条 包装用木箱和集装箱(架)应符合标准要求,标志要齐全,字迹要清晰。
第三十五条 吊车、叉车在运输玻璃时要轻吊轻放,按指定地点将玻璃箱(架)堆放整齐、稳固。
第三十六条 成品入库、出库数量要有专人管理,库内产品应按品种、等级分别堆放。露天存放,要加盖篷布、或搭建临时棚。
第三十七条 玻璃装车时要有专人监装,玻璃箱(架)要放置整齐,固定好,以防滑动,敞车要加盖苫布。
第三十八条 企业要认真做好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工作,经常向用户宣传玻璃保管、运输,选用和安装注意事项。建立和坚持防问用户制度,每年至少信访、走访有代表性的用户两次(或请用户开会),广泛征询对产品和包装质量,装运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并做到及时反馈,采取措施,迅速改进。

第七章 奖惩
第三十九条 企业领导要支持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人员独立行使其职权,借故打击报复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四十条 对于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和对质量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要给予表扬、奖励。
第四十一条 对于因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质量事故者要严肃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平板玻璃工艺管理规程》中有关质量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四十三条 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四十四条 本规程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程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